
分享:壓鑄鋁合金轉向節斷裂原因
在雙碳政策及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,汽車的輕量化轉型成為重要趨勢。鋁合金轉向節能有效降低懸掛系統以下部件的質量、提升燃油效率、減少排放[1],因此在商用車及特種車輛等領域應用廣泛,特別是在發展迅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。轉向節作為汽車的關鍵零部件,其質量直接關系到汽車的行駛安全。開裂的轉向節可能導致汽車行駛中轉向失靈等嚴重故障,危及駕乘人員的安全。
某汽車右后轉向節在客戶端壓裝34孔球頭時出現了側面開裂的情況。該批次產品是成熟工藝的鑄鋁件,材料為鋁合金A356,布氏硬度不小于85 HBW,抗拉強度不小于280 MPa,屈服強度不小于220 MPa,斷后伸長率不小于6%。采用擠壓鑄造成型后再進行機械加工。在批量壓裝過程中,發現1件產品開裂,且安裝前未進行表面處理。筆者采用一系列理化檢驗方法對該轉向節斷裂的原因進行分析,以避免該類問題再次發生。
1. 理化檢驗
1.1 宏觀觀察
斷裂轉向節的宏觀形貌如圖1所示。由圖1可知:斷裂位置為34號安裝孔的邊緣,上下兩面都是機械加工面,斷面與安裝孔徑向平行,機械加工面較光滑,外表面未發現明顯的缺陷和外來損傷。
斷裂轉向節斷口的宏觀形貌如圖2所示。由圖2可知:整個斷口大面積區域呈亮灰色,在靠近外徑的位置有一部分深灰色區域(區域1),表面發暗,可能為氧化所致,周圍形貌匯聚到外徑上表面,推測區域1為起裂源。
1.2 化學成分分析
按照GB/T 20975.25—2020 《鋁及鋁合金化學分析方法 第25部分:元素含量的測定 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法》對斷裂轉向節進行化學成分分析,結果如表1所示。由表1可知:斷裂轉向節的化學成分符合標準GB/T 20975.25—2020對鋁合金A356的要求。
項目 | 質量分數 | ||||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Si | Fe | Cu | Mn | Mg | Zn | Ti | Sr | |
實測值 | 6.79 | 0.07 | <0.01 | <0.01 | 0.35 | <0.01 | 0.13 | 0.017 |
標準值 | 6.5~7.5 | ≤0.19 | ≤0.2 | ≤0.1 | 0.25~0.45 | ≤0.1 | ≤0.2 | 0.016~0.025 |
1.3 工業計算機斷層成像分析
在斷裂轉向節的安裝環部分取樣,對試樣進行工業計算機斷層成像分析,掃描三坐標軸如圖3所示,為便于描述,將通孔的兩個加工面分別標為上和下,分析結果如圖4所示。由圖4可知:先由xz軸平面從上表面開始向下表面逐層掃描,可觀察到靠近上表面斷口位置有較多疏松和裂紋,中部54 mm處可見鑄造裂紋,再往下直至下表面都未發現缺陷;再由yz軸平面在斷口處從外徑至內徑進行逐層掃描,可觀察到在該平面靠近上表面位置有較多疏松和裂紋,繼續向內徑掃描,未發現更多缺陷。說明轉向節斷口附近存在鑄造缺陷,且缺陷集中于上表面靠近外徑的位置。
1.4 掃描電鏡(SEM)及能譜分析
利用掃描電鏡對轉向節斷口表面進行觀察,結果如圖5所示。由圖5可知:區域1及區域2深灰色區域呈金屬凝固后的原始特征形貌;區域3和區域4均為韌窩形貌[2]。推測區域1附近鑄造缺陷較多,主要為裂紋及疏松。
在區域1和3的不同位置取樣,對試樣進行能譜分析,取樣位置如圖6所示,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。由表2可知:發現區域1表面的C、O元素含量均高于區域3,推測區域1表面存在氧化層。
分析位置 | 質量分數 | ||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C | O | Mg | Al | Si | Fe | |
區域1譜圖1 | 29.72 | 15.56 | 2.08 | 44.29 | 8.35 | - |
區域1譜圖2 | 30.80 | 15.93 | 1.64 | 45.16 | 6.11 | 0.35 |
區域3譜圖2 | 10.08 | 2.44 | 0.28 | 64.88 | 21.87 | 0.44 |
區域3譜圖3 | 12.31 | 3.63 | - | 63.40 | 19.99 | 0.67 |
1.5 金相檢驗
在斷裂轉向節斷口起裂源附近,以平行上表面xz坐標為橫截面進行取樣,根據GB/T 13298—2015《金屬顯微組織檢驗方法》對試樣進行金相檢驗,結果如圖7所示。由圖7可知:斷口附近組織中存在α固溶體和共晶硅,同時可見較多裂紋,裂紋呈連續的直線或圓滑的曲線;缺陷多集中在靠近斷口表面的位置;xz軸平面中部54 mm處可見裂紋狀縫隙,其棱邊呈圓角狀,判斷該處為鑄造缺陷。
1.6 力學性能測試
按照GB/T 231.1—2018 《金屬材料 布氏硬度試驗 第1部分:試驗方法》對斷裂轉向節進行布氏硬度測試,按照GB/T 228.1—2021 《金屬材料 拉伸試驗 第1部分:室溫試驗方法》對斷裂轉向節進行拉伸性能測試,結果如表3所示。由表3可知:斷裂轉向節的抗拉強度、屈服強度、硬度均符合技術要求,斷后伸長率不符合技術要求。
項目 | 屈服強度/MPa | 抗拉強度/MPa | 斷后伸長率/% | 硬度/HBW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實測值 | 250 | 315 | 4.5 | 108.3,107.2,110.5 |
技術要求 | ≥220 | ≥280 | ≥6 | ≥85 |
2. 綜合分析
由上述理化檢驗結果可知,斷裂轉向節的化學成分、硬度均無異常。轉向節斷口上表面靠近外徑的區域存在顯著的疏松和裂紋缺陷,裂紋起源于鑄造缺陷較多的區域。斷口表面局部區域C和O元素含量較高,表明斷口局部區域有氧化膜和碳雜質,使該區域的結合強度下降。斷口附近組織中存在α固溶體和共晶硅。斷裂轉向節的斷后伸長率較小,不滿足技術要求。
鑄造鋁合金轉向節在壓裝孔球頭時,其外徑處存在裂紋、疏松等鑄造缺陷,產生了應力集中,導致轉向節的強度下降。隨著壓力的持續加載,裂紋從外徑鑄造缺陷處開始萌生并不斷擴展,最終造成轉向節側面斷裂,斷裂性質為韌性斷裂。
3. 結語與建議
鋁合金轉向節存在鑄造缺陷,在壓裝力的作用下,鑄造缺陷處開始萌生裂紋并不斷擴展,最終導致轉向節發生韌性斷裂。
建議在鑄造過程中采取更嚴格的質量控制措施,以避免產生鑄造缺陷,同時提高材料的均勻性、金屬的充型能力,增強排氣。在鑄造成型后對產品進行無損檢測,進一步把控鑄造質量,以確保產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。
文章來源——材料與測試網